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借助 CAD 系统在虚拟空间内创建与设计产品和建筑。因此,复杂形状和结构可以在显示屏上直观地呈现出来,而非仅仅停留在设计师的想法阶段。但是,特殊形状和特殊元件一样难以进行自动化生产,因而制造成本极高。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构建方法,能够同时兼顾设计的多样性和生产的成本效益。

操作灵活且直观

于是在七十年代初,参数化 CAD 系统应运而生。它们用于机械和汽车制造,其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直观性。产品模型不再以一个精确几何形状的形式保存, 取而代之的是用参数和数值变量组合来描述其尺寸,进而以此种形式将其形状存储在计算机中。例如,使用长、宽、高三个参数定义一个立方体,通过直径和高度两个参数定义一个圆柱体。

未来建造

规划与设计流程的数字化可以提高成本效益。脚本化几何模式相比于传统制造的特种部件更具优势。它可以减少需保存的元件种类并简化几何形状与细节信息,且无需以牺牲整体形状复杂性为代价。相反,将模型存储在计算机中后,便能直接在显示屏上通过简单地更改数值或变换参数组合的方式来修改设计。这个过程所使用的 3D 软件和用于制作动画的软件是一样的。

仿生学习网络 3D Cocooner

数字化生产:软件直接将结构的几何形状传输至三角运动装置的移动路径上。

数字化生产:软件直接将结构的几何形状传输至三角运动装置的移动路径上。

维打印新方法作为理想化的转换工具可以根据参数任意构建形状。费斯托在德国汉诺威展会上借助 3D Cocooner 设备向众人展示了一套自行研发的抓取系统及其应用,即 Tripod EXPT-45 型三脚架式动态抓取系统。该设备模仿蚕作茧使用喷丝头喷出玻璃纤维,带粘性的玻璃纤维外部还涂覆了一层固化树脂来进行加固,可随意在空间内定制轻量化结构。

喷丝头通过抓取系统在设计软件中实现精准控制。简单直观且易于操作的用户界面,使非常简单的基本模型构建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