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抓取助手

安全的人机交互

乍看之下,仿生抓取助手看起来像一个柔软的抓持臂,在结构和整体功能上模仿象鼻。我们的研究人员还将该系统作为一个结合了各种技术和组件的开发平台。

仿生抓取助手具有自由移动性和柔性。机器和人类直接接触也是安全的。一旦发生碰撞,气动波纹管结构会立即缩回,因此不需要像传统机器人那样小心地避开人类。该辅助系统获得了 2010 年德国未来奖。

基于生物原型的自适应抓手

仿生抓取助手的抓手由三根自适应手指组成,其作用原理也来源于动物世界:像鱼鳍一样,具有 Fin Ray Effect® 的结构在侧向压力下不会弯曲,而是围绕压力点弯曲。通过这种方式,手指在被抓持的材料周围轻轻地闭合,并且能够无损地抓取易碎和不同形状的物体。

因此,仿生抓取助手为解决人类和技术在未来的工厂中轻松、高效、最重要的是安全地互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机电一体化开发平台

同时,该系统作为一个多技术平台,用于同时开发机械、电子装置和机器软件以及抓取解决方案。2012 年,我们的工程师为助手新增了图像和语音识别功能。它使该系统能够独立抓取物体,无需编程或手动操作。

这种持续的开发表明仿生学习网络是我们创新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众多合作伙伴一起,自然远离为我们的技术应用和未来工业提供了新的动力。仿生抓取助手是与弗劳恩霍夫生产工程和自动化研究所 (IPA) 合作开展的一个联合项目。

得益于选择性激光烧结,实现了个性化生产

抓手和抓持臂的波纹管结构均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 (SLS) 工艺由聚酰胺制成。增材制造方法允许设计单独的可移动系统部件,这是传统技术难以实现的。

开始时,材料为粉末形式,并在生产过程中以薄层形式施加至施工平台。每一层都用激光熔合到底层,并且只在程序需要的地方固化。在空腔中,粉末不会硬化,因此可以在以后移除。这确保了复杂产品和设计的个性化 3D 打印。